免费风楼阁信息_全国凤楼可约app_全国同城空降快餐_全国凤楼可约app

杏林妙手惠民生——永丰打造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县域样板”掠影

发布者: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文章来源:

本文转载自: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来源:井冈山报

  7月10日,记者走进永丰县中医院智慧煎药房,只见28台全自动煎药机有序运转。药剂师将处方录入系统后,机器人便智能分拣、自动浸泡、文火煎煮,一气呵成。

  “过去患者排队取药需1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智慧系统,药剂还能配送上门,彻底打通了煎药慢、取药难的堵点。”该县中医院院长助理周文辉说。

  近年来,永丰县以推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赋能、服务能力提升三大领域,逐步形成“改革驱动、全域联动、特色带动”发展格局。

“顶天立地”强根基

——机制创新筑牢发展底盘

  2023年,《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实施方案》落地。永丰县作为“三市六县”改革先行区的一员,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不断建立和完善“顶天立地”的顶层设计。

  “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综合改革,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还专门设立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确保责任到人、执行到位。”永丰县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永丰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永丰县促进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学习中医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为该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立“徐晓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光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临床跟诊、经典研读、病例研讨等方式,由名老中医带徒授业,夯实人才之基。

  不仅如此,在“西学中”计划实施过程中,该县还在县中医院建成了全市首个县级“西学中”培训基地。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省人民医院等机构,采取“线上教学+线下集训+临床实践”模式,针对实际需求增设教学点并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真正实现学习“零门槛”“零距离”。

  “线上学理论、线下练实操,还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听课!”永丰县第三人民医院医生王博翻看培训笔记说,既给自身专业素养“充了电”,也给中医药事业注入了“新动能”。如今,像王博这样,通过该计划实现“能西会中”的基层医生已有近750名。

  该县还把中医药综合改革纳入全县重点改革突破攻坚战,建立完善了“指挥部统筹、部门协同、月度调度”工作机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召开专题会,遇到难点、堵点就集体“会诊”。这一系列“组合拳”,为永丰县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天辟地”促升级

——产业融合激活全链动能

  今年5月,永丰县两家本地药企的药品成功入选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采项目。这不仅是我市制药企业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该县制药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生动体现。

  为筑牢中药产业发展根基,该县把政策红利和本地资源禀赋拧成一股绳,让中医药全产业链活起来。《关于推进永丰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实施意见》《永丰县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2023-2025年)》等文件相继出台,给“种植、加工、服务、研发”全链条都配上了“导航图”。

  该县中药材种植告别“小打小闹”,走上集约化、规范化道路。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4.67万亩,增长至2024年的5.81万亩,2024年产值更是飙升至2.9亿元,年均增长35.8%,势头喜人。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永丰紧盯院内制剂做文章,让产业增长有了新引擎。江西和明集团副总裁、诚志永丰药业总经理陈志红说:“‘院企合作’这招太好了,医院制剂的安全、环保、成本难题解决了,企业新药转化也快了,妥妥的双赢!”

  依托江西和明集团,该县建成全省首家“中药制剂委托配制中心”,承接省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省级三甲医院的制剂生产。2024年,该中心生产制剂32.2万盒,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成为县域中医药产业的增长点。

  如今,江西和明集团还在永丰新建了数字化生产基地,并接收了南昌制药厂的业务,整合打造江西大型中成药数字化生产基地。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从全国集采的市场突围,到全产业链政策护航,再到院企协同创新的技术突破,永丰县中医药产业完成了一次“开天辟地”的华丽嬗变。

“铺天盖地”惠民生

——服务网络织密健康保障

  发展中医药,最终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实惠。永丰县下大力气织密“铺天盖地”的中医药服务网,让每个居民都能触摸到传统中医的“温度”。

  2024年,永丰县中医诊疗占比39.38%,乡镇卫生院达到41.86%。

  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的搭建,让1家中医院、21个乡镇中医馆、35所中医阁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城乡各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小病不出村”不再是口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

  沿陂镇,全力打造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县域样板”,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答卷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