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城一智慧药房火了,全国唯一入选!
发布者: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25-07-28
文章来源: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编者按:近日,东华原“智慧中药房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江西同善堂旗下的“同善堂智慧共享中药房”,入选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并且成为该目录中“智慧中药房类(2024年)”全国唯一入选产品。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这篇新闻报道,来了解一下同善堂智慧共享中药房缘何成为“全国唯一”?近日,一则喜讯传来,南城县江西同善堂智慧药房有限公司的 “同善堂智慧共享中药房” 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2024 年版)》,成为 “智慧药房类 (2024 年)” 全国唯一入选产品。这一成绩不仅是同善堂智慧药房的高光时刻,更是为南城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标志着南城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作为 “建昌帮” 中医药发源地,南城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自古就享有 “药不过建昌不灵” 的美誉。近年来,南城县紧紧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让千年药脉在新时代奔涌向前,书写着中医药振兴的 "南城答卷"。
走进同善堂智慧共享中药房,自动化调剂设备精准抓取药材,智能煎煮系统复刻古法工艺,物流追踪平台实时显示药汤剂配送路径…… 这套融合 "互联网 + 物联网" 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将传统中药服务压缩至 "五分钟配药、三小时送达" 的高效节奏,成为南城中医药拥抱现代化的鲜活样本。在这里,每一味药材都带着电子 "身份证",从种植到煎煮的全链条数据可追溯,既守住了 "建昌帮" 对药材品质的严苛追求,又用科技破解了群众 "煎药难、取药远" 的痛点。科技赋能不止于终端服务。在徐家镇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智能化立体繁育设备正在培育新种苗,通过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的优质种源,让选育的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提升 15% 以上;建昌帮药业的数字化炮制车间里,红外测温仪监控着 "炆黄精" 的火候,电脑系统记录着 "煨附片" 的每一步工艺参数,传统 "刀刨八法" 与现代传感技术碰撞出奇妙火花。截至目前,南城已与 6 家科研院校共建实验室,转化科技成果 12 项,用创新技术为古老中医药注入 "智慧基因"。清晨的万坊镇枳壳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饱满的果实,这些药材将通过统一收购渠道,直供建昌帮药业的炮制车间 —— 这样的场景,是南城中医药规模化发展的日常缩影。近年来,南城以 "一亩药田就是一个致富密码" 为理念,推动中药材种植从零散分布向集群发展跨越,形成 6.85 万亩种植规模、22 个标准化基地的产业版图,其中 500 亩以上连片基地达5 个,枳壳、黄精等道地药材年产量突破 8000 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保险” 的产业化种植模式,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通过种苗补贴、免费有机肥、中药材保险等政策,南城将1500 余户农户吸附在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超 2 万元。在中医药产业园内,16 家加工企业形成从切片、炮制到提取、制剂的完整链条,年加工能力突破 1.2 万吨,开发出活血止痛胶囊等 20 多个拳头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正在筹建的中药材线上交易中心,将打通 "种植 - 加工 - 销售" 的数据链路,让南城药材既能种得好,更能卖得俏。"看这'建昌帮'的姜半夏,切面微黄、气微香,这是按古法'矾水浸、生姜煮 '炮制的绝活!" 在建昌帮中医药文化展览馆,非遗传承人崔家泉正给研学学生演示传统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昌帮" 炮制技艺通过师徒传承、研学体验等方式,已培养 147余名青年传承人,年接待访客超 1.5万人次,让 "刀刨八法"" 碾筛十法 " 等老手艺走进大众视野。品牌价值的提升,更离不开品质认证的硬支撑。南城推动 "建昌" 商标标准化使用,制定道地药材认证体系,目前已有 12 类产品统一使用 "建昌" 标识;"南城淮山" 斩获国家地理标志,建昌帮炆黄精、炆玉竹、炆巴戟天等40余个特色中药饮片品种纳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在麻姑山景区,千亩林下黄精既是网红打卡地,也是 "建昌帮" 药材的活广告,这种 "文旅 + 中医药" 的融合模式,让古老药帮的品牌影响力持续 "破圈"。
从智慧药房的科技光芒,到万亩药田的翠绿浪潮,再到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南城中医药正以 "三化" 实践完成从传统药帮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这条融合了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发展之路,不仅让 "建昌帮" 的千年智慧焕发新生,更勾勒出江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 未来,当更多道地药材带着 "南城印记" 走向全国,这座小城必将在中医药振兴的时代卷轴上,写下更璀璨的篇章。